English

河南吹响东引西进号角

2000-05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

西部大开发,中部怎么办?刚刚在郑州降下帷幕的豫沪经济合作洽谈会和上海商品博览会,以双方企业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3项、总投资49亿元的成果,回答了这个问题。此次洽谈会充分说明,东部和中部完全可以携起手来,共同有所作为。

河南地处中原,京广、京九、陇海三大铁路枢纽在此交汇,还拥有“十字”格局的高速公路网,近年又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、辐射中原和全国的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,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。去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已居全国第五位、中西部地区第一位。省委省政府认为,河南“不东不西”的地理位置,正好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,在我国经济从东到西梯次推进的过程中,担当着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通道作用,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。因此,不失时机地提出“东引西进”的战略决策。“东引”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,充分利用其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品牌等优势,与河南的市场、资源、劳动力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,实现共同开发,优势互补;“西进”是鼓励河南优势产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西部开发,努力拓展河南发展空间。首先要做好的,就是“东引”。上海是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与河南经济合作最密切的省份,“东引”意味着与上海再携手。

上海近年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,这座东方大都市乘改革春风,已成长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,正在建设成为中国的金融、贸易、经济中心,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信息、品牌、管理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,特别是浦东的开发开放,形成了上海市强大的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。在前不久召开的“两会”期间,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用“机会难得,责无旁贷”表达了上海积极服务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决心,准备采取多种形式,按照优势互补,共同发展的原则向西推进。

上海西进责无旁贷,河南东引优势明显,黄浦江的大潮与黄河的涛声默契和谐地发出了共振。去年3月,河南省经贸委先后6次到上海,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交流情况,寻求合作。10月上旬,副省长张以祥带队赴沪,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《关于全面加强上海市与河南省经济合作的意见》。今年3月10日,河南在上海举行了豫沪经济合作项目发布会、河南旅游推介会,400多名沪上工商界人士对此反响强烈,河南推出的16项合作项目,11个被“认领”签约。为了鼓励上海企业到河南合作,河南又进一步推出了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豫沪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》,从土地、资金、税费多方面提供优惠。上海也派出阵容强大的考察团赴豫访问,并且成立了由两位副市长担任主任,有关委办、区县领导参加的组委会,将这次豫沪洽谈会主题定位在高层次、多领域、全方位合作上。

洽谈会4月21日开幕,20日副市长蒋以任就率经贸团抵郑,次日黄菊、徐匡迪率代表团抵郑,参加活动。这在上海同类活动中并不多见。黄菊在讲话中,把河南称作“上海进军西部的中转基地”,“要从战略高度寻求与河南的结合点”,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则表示:“要抓住两省市经贸合作这个新起点,不失时机拓展合作领域,完善合作形式,努力使这一战略性措施取得更大成效。”

5天时间里,洽谈会和博览会的主会场中原博览中心人潮涌动,正式签约的地点中州宾馆内酒杯频举,除豫沪两地政府签署的合作纪要和双方部门10项合作项目外,双方企业的103项、总投资49亿元的经济合作中,河南方投资25.4亿元,上海投资23.6亿元。合作形式十分灵活,有合资、独资、技术合作、兼并联合、租赁承包以及产权转让等。从项目水平看,属高新技术成果转让及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占30%,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7个,亿元以上的3个。河南省电力局与上海市电力局联手开发河南部分电力输送上海,河南新安电力集团与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合作建设年产4万吨炭素厂等,都具有相当的规模。河南濮阳石化集团公司购买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,可使资源附加值提高1~2倍,填补了国内空白,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。上海产权技术交易所在河南设立分部,为河南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、企业股权转让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。为了延伸这次洽谈会的时间和空间,让不便到实地的世界范围内的商家和企业参与进来,河南省经贸委还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网站,进行网上洽谈活动,被客户们称作“永不落幕的洽谈会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